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沿线国家旅游交流合作明显增多,旅游往来规模不断提升,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凸显。互联互通,旅游先通,旅游成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。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旅游合作整体进展如何?旅游合作给沿线国家百姓带来哪些便利?近日,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。
记者: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后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越来越多。请问,目前有哪些成功的合作项目和成果?
李金早:习近平主席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三年多来,旅游部门积极行动,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为重点区域开展工作,持续密切与相关国家的旅游交流合作。
一是建立一系列“一带一路”旅游合作交流机制。建立中国—东盟、中国—中东欧、中俄蒙等一系列双多边旅游合作机制,举办首次中国—东盟旅游部门会议、首次中国—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高级别会议、首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、首届中国—南亚旅游部长会议等活动,为深化旅游“一带一路”工作提供机制保障。指导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、陆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、“万里茶道”国际旅游推广联盟等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地区、省市在客源互送、线路共建、目的地共推等方面加强横向合作。
二是凝聚“一带一路”旅游发展国际共识。2015年举办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,通过《丝绸之路国家旅游部长会议西安倡议》。2016年举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,107个国家旅游部门提出“各国政府通过‘一带一路’倡议等举措,加强互联互通,提升旅游便利化,推进并支持区域旅游合作。”
三是不断夯实“一带一路”民意基础。与“一带一路”重点国家合作,先后举办中俄、中韩、中印、中美、中国—中东欧、中澳、中丹、中瑞、中哈、中国—东盟等10个旅游年,覆盖国家34个,在各旅游年框架下组织民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推广交流活动。
通过这些努力,目前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旅游交往日益密切,据测算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次。今天,中国已成为许多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重要客源市场,随着旅游合作不断深化,旅游交流规模将会进一步增长。预计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将吸引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,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。
记者: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人们“走出去”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,对于签证便利化的需求越来越高。目前,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旅游签证合作情况如何?
李金早:签证政策是影响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。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,目前,全球约2/3的人出国旅游需要签证。近年,各旅游目的地国均认识到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性,纷纷出台便利中国公民入境的签证措施。
截至今年2月,与我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有9个,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国家或地区达到16个,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和地区达37个。
不仅要“走出去”,还要“引进来”。2013年起,中国陆续在18个口岸城市实施对过境前往第三国(地区)并订妥联程机票的51国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。2016年1月30日起,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始实施。截至今年1月30日,上海口岸共为近3.9万人次外籍旅客签发了144小时过境免签临时入境许可。自2016年10月1日起,上海实行外国旅游团(2人及以上)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。
在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行旅游签证合作方面,我们积极开展工作。目前,我国与俄罗斯、白俄罗斯等国在团队旅游免签政策安排方面取得积极进展。
记者: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自古就有密切的交流与合作,但也存在历史背景、发展理念、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。在未来的旅游交流合作中,我们将怎样进一步推进沿线国家旅游业的共同发展?
李金早:“一带一路”连接了全球主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。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丰富,拥有近500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,该区域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旅游70%以上。发展“一带一路”旅游,前景广阔,我们将重点从两方面推进,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,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。
一方面,我们将加快“一带一路”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。推动“一带”旅游向特色旅游转型,大力发展文化体验、探险旅游、商务旅游等旅游新业态;推动“一路”旅游向休闲度假升级,稳步推进三亚、海口、青岛等地邮轮母港、游艇码头和海洋主题公园建设。另一方面,我们将继续优化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旅游发展环境。推动旅游保险国际合作,与俄罗斯建立旅游安全合作机制,通过国际再保险方式衔接两国保险体系。加强与泰国、韩国等国合作,开展旅游市场联合监管,共同应对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。
记者:中国旅游发展近年来为世界旅游注入更多新鲜活力。展望未来,您对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其他国家的旅游合作有哪些新期待?
李金早: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,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,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,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。目前,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,旅游潜力正在逐步释放,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随着全域旅游不断推进,中国旅游业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,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。
中国旅游业的发展,也将为世界旅游业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其他国家旅游业注入更多正能量,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客流和更先进的发展理念。
旅游是传播文明、交流文化、增进友谊的桥梁,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。我们说互联互通,旅游先通,因为旅游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最佳途径。古代丝绸之路因跨国家和区域的货物流通而形成,核心是物。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一个中国与沿线国家打造“命运共同体”的进程,核心是人。
我们要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沿线国家和区域间的民心相通,发挥旅游业兼容性高、带动性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,促进不同文明、不同民族、不同国家间文化、经济、技术、环境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,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。通过加强旅游合作,增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,让旅游成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亮丽纽带。
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,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是此次高峰论坛的主会场。
当天,中国(河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在郑州举行,这标志着河南自贸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,从此拉开了河南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幕。
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60公里的楚河谷地,有一座河南商丘人建设的大型农场——“亚洲之星”农业产业合作区。温室蔬菜大棚内,瓜果飘香,蔬菜鲜嫩;现代化的鸡舍,数十万只肉鸡、蛋鸡,鸡声鼎沸,好一派生机勃勃的中吉两国农业产业合作区!
5月14日、15日,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。该局将积极联合综治、公安、国家安全等部门开展安全联合督导检查活动,确保高峰论坛期间寄递渠道安全平稳通畅。
“一带一路”共享繁荣
据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5月6日傍晚,参加完2017郑州航展的8架来自英国、法国和意大利的轻型飞机乘坐中欧班列离开郑州国际陆港,驶向万里之外的德国汉堡。欧洲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之一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2014年6月开通卢森堡至郑州货运航线,并把郑州作为两个全球枢纽机场之一,目前已拥有“卢森堡-郑州”“卢森堡-郑州-芝加哥”“米兰-郑州”3条航线。
落实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国税、地税征管改革方案,进一步推进郑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,面对面倾心听取大家的涉税诉求和意见建议,更好地服务“走出去”企业,助力企业走得更快、走得更远,4月19日,河南省郑州市国家税务局、郑州市地方税务局联合举办“第2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服务‘一带一路’税企论坛”。
自习近平主席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三年多来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从无到有、由点及面,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。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,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。
自习近平主席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三年多来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从无到有、由点及面,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。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,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。
编者按4月1日上午,中国(河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在郑州举行,这标志着河南自贸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。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,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,拓展金融服务功能,推动跨境投融资创新,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,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服务体系。
淅川县抢抓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机遇,推动企业破解资源型困局,推动转型升级,让一些中小企业打上“顺风车”。
在近日于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举办的2016北京CBD国际金融圆桌会上,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李庆萍表示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推进,企业“走出去”步伐加快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必将加速。
5月18日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部主任侯仰军、副调研员李建平、顾问夏挽群和东北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赵琛等“一带一路”民间文化探源工程专家,深入方城县考察汉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青年干警的成长与进步关乎审判工作的承接与运转,关系到法院的发展和未来。